国际科学编辑
 电话:0512-67621565
 邮箱:info@iseediting.com
  
 写作技巧  沟通技巧  国际出版最新动态  期刊解析  行业资讯

  国际出版最新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学术资源  >  国际出版最新动态  >  SCI专刊知多少?如何更容易发?  
SCI专刊知多少?如何更容易发?
作者:ScienceOpen    来源:   时间:2025-03-28   访问量: 85  
撰文|鲁提辖
各大期刊都开始出专刊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,比如专刊,可以针对某一个领域做更为细致的收集和整理,让大家对这个领域相关研究的认识更系统,我记得那时候,美国生理学杂志曾经专门做过好几期专刊,针对靶向调控干细胞来缓解肠道屏障,继而干预炎症性肠病(IBD)的收稿,的确很有意义,后续这个专刊,也为调控干细胞缓解屏障治疗IBD是否可以行,提供了一个答案:即可能有一定作用,但是太多未知,毕竟,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病,IBD涉及遗传、环境以及多因素相互交错,至今也是病因不明,病理机制十分复杂。
显然,编辑在创建专刊的时候,有自己的目的,也是快速收集同领域研究的一个好方法,对于该领域卡脖子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。而如今,专刊越做越多,忘却了初衷,似乎也一行大雁往南飞,越扯越远了。
关于专刊,有两大类。有一大类,是编辑对某些topic感兴趣,然后组织专门的专家来做,一般是顶刊的逻辑,投稿难度还是不小。
另一类是frontiers的逻辑,国人+外国人+第三人,你们自由想topic,编辑通过以后,就可以启动,杂志社主编负责把把关,剩下的由这三个客座编辑负责,三个客座编辑基本都是义务工,杂志社连雇佣的人都可以减少了。
但是,专刊好中吗?
我分几种情况讲解。
第一,能收到专刊的消息,来源有两种,一种是朋友圈,把握最大,懂得都懂。第二就是期刊主页的边栏消息,和正常投稿没区别,会容易一点点。
第二,如果你发现自己做的内容,和专刊都不太符合,那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,专刊暗示着领域的研究热门。如果感觉和专刊要求十分符合,大胆尝试一下,其实客座编辑,常常是很缺稿子去组专刊的,你能想到,如果一个编辑每一期专刊,都很少收到投稿,那么主编会怀疑这个客座的能力和人脉了。
第三,总体上,专刊要比普通容易一些,对于中下游的期刊是这样的。对于顶刊,没有分别。
近期,David Mills在《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》这个杂志上在线发表一个文章,题目为'Special issue-ization' as a growth and revenue strategy: Reproduction by the "big five" and the risks for research integrity,针对 “特刊”收稿策略提出了质疑,认为特刊和撤稿率激增有一定的关系。
所以鲁提辖提醒大家:想有代表作,或者爱惜自己学术羽毛的同道们,建议谨慎投稿专刊,尤其是那些带有掠夺性质杂志的专刊。
好的,就写到这了,关于SCI专刊的秘密,我抛砖引玉,欢迎大家再说出你的关于专刊的故事。
欢迎大家在文末积极留言和我们探讨!
 
 服务项目  关于我们  工作流程  公司新闻  客户反馈  写作技巧  联系我们  期刊推荐  
 
Real Time Analytics Real Time Web Analytics